柴达木盆地是我国重要的钾盐资源基地,蕴含丰富液态钾盐卤水。但复杂地质结构、卤水储层非均质性及深部资源探测需求,对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提出了高要求。本项目聚焦钾盐资源精细勘探,前期部署了浅层地震勘探和大地电磁测深。浅层地震勘探能够清晰刻画地层结构和构造格架,大地电磁测深则有效探测高导卤水储层空间。
测井技术:贯通地面与井下,提升解释精度
为克服单一地面地球物理方法的多解性,实现对浅层地震勘探和大地电磁测深成果的验证和解译,项目组在2025年部署的水文地质钻中开展了地球物理测井工作。测井技术人员将多种精密探测器下入钻孔,直接获取了钻孔的高分辨率物理参数和岩性信息。
“测井数据是连接地球物理异常与地下真实地质体的桥梁。”项目地球物理测井技术负责人郑福龙高级工程师表示,“它提供了宝贵的井下信息。通过测井获得的物性参数,特别是含钾卤水层的深度、厚度等,可与浅层地震勘探偏移剖面、大地电磁测深反演电阻率剖面进行标定和对比,提升地质解译准确性,约束卤水储层顶底界面。”
能力完善:构建“地面测量+井下探测”完整链条
地球物理测井工作的成功实施,标志着地球物理中心补全了地球物理综合调查技术方法中的重要一环——井下直接探测。至此,地球物理中心已具备独立设计并高效组织实施从地面到地下地球物理探测的能力。
“以往,我们擅长运用浅层地震勘探、大地电磁测深等地面物探方法。”项目负责人岳航羽高级工程师称,“现在,我们具备了在关键点上‘打深井、看真况’并将井中信息与地面图像融合的能力。这种‘地面测量+井下探测’的闭环模式,是提升复杂地质条件下资源勘探精度的核心。”
赋能资源安全,服务国家战略
钾盐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性矿产资源。柴达木盆地钾盐资源的精准探明与高效开发,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本次项目通过浅层地震勘探、大地电磁测深与地球物理测井的结合,成功圈定多处钾盐成矿有利区,揭示卤水储集层段特征,为后续资源储量计算和开发利用方案提供地球物理依据,支撑柴达木盆地钾盐资源增储保供,服务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
业内专家评价,地球物理测井技术在柴达木钾盐地球物理勘探中的应用,形成的“地面+井下”综合探测能力,是我国地质调查技术精细化、定量化、综合化发展的重要体现。这种能力的提升,不仅服务于能源资源勘探,也将在城市地下空间探测、重大工程选址等领域发挥关键作用,为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